欢迎访问中国机械资讯网!
中国建筑机械网
当前位置: 首页> >汽车蓄电池 >正文

金陵石化与废争效益

金陵石化:与“废”争效益

目前,金陵石化炼油二部拥有三套硫黄回收、三套含硫污水、火炬气回收、碱渣处理等环保装置,承担着该公司全部酸性气、火炬气、含硫污水的回收利用,在企业的“三废”处理和环保效益中举足轻重。

今年以来,该运行部自加压力、从严管理、精心生产,确保了废气不上天、烟气含硫优于国标、碱渣全回用,变“废”为宝,减污增效。一季度,累计回收火炬气、硫黄、废碱渣共5万余吨,成效显著。

火炬气 全回收作供料

2015老人得了癫痫病怎么回事年4月29日14:10,该公司小儿癫痫发作原因是什么炼油二部瓦斯压缩回收装置3座火炬塔静悄悄伫立着,一个巨大的储罐特别显眼,因为它与一般的储罐不同,罐分上下两个罐体,上面部分可以上下移动。

“这就是火炬气柜,3号为干式气柜。”六工区安全员唐琍指着附近的一个大罐说,“所有的火炬气全部送到这里回收,然后再送往下一个装置作为深加工的原料。”

过去,火炬是石化企业象征,但随着国家严格环保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,火炬成为石化企业头痛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。近年来,金陵石化投入巨资,全面治理火炬气。从2009年开始,投资上亿元,先后在炼油二部建成两座2万立方米干式气柜、6台高压螺杆机,将相关装置的不凝气、闪蒸气、瓦斯气全部回收再利用。

同时,炼油二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,加强监控,优化操作,强化螺杆压缩机的运行维护,根据火炬气来量大小,适当增减螺杆压缩机运行台数,最大限度回收火炬气。工区开展“保安环、降能耗、增效益、比成绩”的劳动竞赛,激励职工比拼,严格巡检、精心操作,保障装置安稳运行,从火炬气中“抢”效益。

“目前,每天平均回收火炬气20万多立方米。”六工区工艺员胡荣介绍。一季度,累计回收火炬气共1.8万吨,吨炼油加工损失保持0.36吨,环境效益双丰收。

酸性气,深度脱硫增效

“8:53,SO2:305.3mg/m聊城治癫痫病最好的医院3;H2S:0mg/m3;工况:20.15m3/h。”4月29上午,炼油二部四工区中控室,墙上大屏监控显示5万吨硫黄装置烟气的实时数据。

“每分钟更换,与南京市环保局联网,24小时连续监控。”四工区工艺员刘浩介绍。

按照国家标准,烟气浓度低于960mg/m3则合格。金陵石化自加压力,从严管理,二部四工区优化生产、精细操作,尽力将上游装置及污水处理产生的酸性气中的硫脱净,并精制回收。在工区现场,4万吨、5万吨、10万吨三套硫黄装置,在线监控数据表明,烟气中SO2浓度均小于300mg/m3,远低于国家标准。

“一方面,我们通过技术攻关、精心控制,设立了更低的预警机制,确保指标更低。”四工区书记姚分忠介绍。“另一方面,保证脱硫更干净,保护环境的同时,可以回收更多的硫黄。”

近年来,工区相继提出30多项的技术改造方案,增强装置“吃硫”能力。并通过严格控制反应器参数,优化溶剂、消泡剂加量,设立更低的预警值,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措施,降低了烟气中SO2含量。

一季度,四工区三套硫黄装置,烟气中SO2浓度保持在300mg/m3左右,累计回收硫黄3.4万吨。

废碱渣 循环利用治疗癫痫病哪家医院比较好呢降耗

4月27日10:00,炼油二部三工区工艺五班职工张帆,向氧化反应器中,添加液体除碱渣催化剂,因为比色分析后,今天需要补加催化剂,以保证碱渣充分反应。

金陵石化常减压、催化、焦化等装置生产的液态烃,均要送入炼油二部的液态烃脱硫装置处理,脱硫需经过胺液吸收,碱洗、水洗三个过程。长期以来,脱硫装置碱洗过程中,每小时消耗30%的新鲜碱0.55吨,产生碱渣约1.1吨,影响环境、增加碱耗。

近年来,该公司炼油二部三工区新建了一套碱渣再生装置,装置采用国外先进的含硫废碱处理工艺,工区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,不断摸索,反复调整和优化操作参数。

“我们固定燃料气、氧化空气的比值,严格控制氧化塔底温度在75℃左右,及时检测塔底温度,做好催化剂比色,专人监控和调整操作参数等措施,保持装置高负荷稳定运行,实现碱渣全部回用。”三工区技术工程师娄芳介绍。

一季度,工区累计处理碱渣2300多吨,减少新鲜碱用量600号吨左右,真正做到了无固废、降消耗。


上一篇: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热塑性弹性体分会在北京成立  下一篇:模具产业稳中有升到2020年将迈入世界前列

友情链接

癫痫病能治愈吗  癫痫医院  癫痫病能治好吗  治疗癫痫病的方法  哪家医院治疗癫痫好  癫痫病怎么治疗  癫痫病能治吗  最新治疗癫痫病的方法  昆明癫痫病专科医院  癫痫吃什么中药好  癫痫大发作首选什么  癫痫大发作首选什么  鞍山癫痫医院  鞍山癫痫医院  北京哪家医院看癫痫好  北京哪家医院看癫痫好  治疗癫痫最好的医院 

Copyright 2017 http://jx.cgmd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 中国建筑机械网(1999-)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